第188章 马邑之谋的叹息(3 / 5)

加入书签

往“老实商人”

的声誉,军臣单于的疑心渐渐被巨大的利益诱惑所压倒。

他出粗犷的笑声:“好!

聂壹,本单于信你!

若得马邑,你便是功!

封你为‘汉王’(匈奴封给归顺汉人的王号),统辖降汉之地!”

(单于中计:贪欲压倒理智)“你回马邑,依计行事!

本单于即刻点兵十万,亲往受降!”

“谢单于天恩!”

聂壹拜伏在地,心中巨石落地,却也涌起更深的焦虑:鱼儿上钩了,汉军的网,真的能万无一失吗?

消息快马加鞭传回长安。

刘彻闻讯,龙颜大悦!

(汉朝反应:启动计划)他立即颁下严旨,倾举国之力,调集精锐部队:

主帅:御史大夫韩安国(虽主和,但能力受信任),统领主力,坐镇中央调度。

护军将军:李广(飞将军,威名赫赫)。

轻车将军:公孙贺(卫青姐夫,沉稳可靠)。

材官将军:王恢(计策提出者,负责关键的后勤与机动)。

骁骑将军:李息(后起之秀)。

总计调集三十万步骑大军!

这是自高祖白登之围后,汉朝最大规模的军事集结!

(庞大兵力:三十万伏兵)

核心部署:秘密行军与潜伏。

大军兵分数路,偃旗息鼓,昼伏夜出,避开匈奴可能的眼线,悄然向马邑方向集结。

他们的目标:马邑城周围数百里范围内的山谷、隘口。

(伏兵行动:隐秘与纪律)

李广、公孙贺部:埋伏在马邑东北方向的代谷(今山西代县一带),构成第一道铁闸。

韩安国主力:埋伏在马邑正北方向的山谷中,占据险要,准备正面迎击和分割。

王恢、李息部:约三万人,埋伏在代郡(今河北蔚县一带)的要道上,任务是等匈奴主力进入马邑伏击圈后,迅切断其归路,并负责阻击其后续部队和辎重!

(王恢的关键位置:断后路)

初夏的边塞,草木开始繁茂。

三十万汉军将士,如同沉默的钢铁洪流,悄无声息地潜伏在预设的阵地里。

他们啃着干粮,忍受着蚊虫叮咬和初夏的闷热,眼神锐利地望向北方草原的方向。

每个人都屏住呼吸,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前的死寂和令人窒息的紧张感。

(伏兵状态:漫长的等待与压抑的气氛)

“将军,这都埋伏三天了,鸟都没几只,匈奴人不会不来了吧?”

一个年轻的士兵低声问身边的什长。

“闭嘴!”

什长瞪了他一眼,声音压得更低,“王师百万(夸张说法),静若处子,动如雷霆!

等着!

单于的狼头大纛(军旗),一定会出现!”

(士兵的对话:反映普遍心态)

与此同时,马邑城内也在进行着最后的表演。

聂壹回到城中,在朝廷密使的配合下,成功“除掉”

了由死囚假冒的“马邑令丞”

,将数颗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头示众,并派人飞报单于:“大事已成!

马邑城门已开,只待单于大军前来接收!”

(马邑城的表演:以假乱真)城内百姓被严令不得出入,制造出一种诡异而肃杀的气氛。

【本章启迪】:豪绅孤胆深入,铁壁悄然合围。

警示我们:执行关键任务(聂壹诈降),勇气(深入敌营)与智慧(完美表演)缺一不可。

巨大的诱惑(马邑财富)往往能降低对手的警惕(单于中计)。

庞大的投入(三十万大军)是决心的体现,但潜伏期的煎熬(漫长等待)考验着意志的极限。

每一个环节(聂壹、伏兵、马邑城)都必须精密如齿轮,环环相扣。

此时,一个渺小的意外(即将登场),足以撼动整个宏图。

18:尉史泄谋·功败垂成(公元前133年夏雁门塞外)

塞外的夏天来得晚一些,清晨的薄雾还笼罩着起伏的丘陵。

军臣单于志得意满,亲率十万匈奴精锐骑兵,如同决堤的黑色洪流,浩浩荡荡地越过长城,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