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6章 外戚倾轧下的血色黄昏(4 / 5)
了沉思。
他敏锐地察觉到,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灌夫的问题,而是两位前朝外戚重臣、背后更牵涉到母亲王太后的巨大冲突。
如何处理,关乎帝王权威和朝局平衡。
(刘彻的考量:帝王心术)
“既然二位爱卿各执一词,”
刘彻终于开口,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“那就在东朝,召集所有在京的公卿列侯,当廷辩论!
孰是孰非,众卿共议!”
(核心事件:武帝决定廷辩)
东朝(未央宫东厢议事殿),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。
汉武帝刘彻高坐御榻之上,面无表情。
殿下,以丞相田蚡和魏其侯窦婴为,百官分列两旁,人人屏息凝神,都知道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对决。
(廷辩场景:紧张肃杀)
“魏其侯,”
刘彻点名,“你先说。
灌夫之事,究竟如何?”
窦婴深吸一口气,上前一步,声音洪亮而急切:
“陛下!
灌夫之过,在于酒后失言,此乃小节!
而其大节无亏!
其父战死沙场,灌夫持戟冲入吴军重围,身披数十创,名冠三军!
此天下壮士也!
非有大恶,只因杯酒失欢,逞一时口舌之快,丞相便加以‘不敬’重罪,乃至诬陷其家族谋反!
丞相这是挟私报复,欲除灌夫而后快,更是借机倾轧老臣!
恳请陛下明鉴!”
(窦婴力辩:强调灌夫功绩,控诉田蚡构陷)
窦婴的慷慨陈词,引来了部分大臣轻微的点头和同情的目光。
毕竟灌夫的勇武和窦婴曾经的功勋,还是有人记得的。
田蚡见状,冷笑一声,立刻出列反驳,声音尖利而充满攻击性:
“陛下!
魏其侯这是避重就轻!
灌夫岂止酒后失言?他咆哮婚宴,侮辱宗室(灌贤)、诅咒当朝丞相,此乃大不敬,罪不容赦!
此其一!
其二,灌夫与其宗族在颍川横行不法,欺压良善,敛财无度,颍川百姓有童谣曰:‘颍水清,灌氏宁;颍水浊,灌氏族!
’可见其恶名昭着,民心尽失!
此等跋扈之臣,若不严惩,国法威严何在?天子颜面何存?!”
(田蚡反击:强调灌夫罪行,扣上大帽子)
田蚡的指控更加具体狠辣,尤其是“民谣”
的引用,极具煽动性。
一些大臣开始交头接耳。
刘彻的目光扫过群臣:“诸卿以为如何?”
大殿内一片寂静,落针可闻。
两边都是皇亲国戚,一边是前丞相、太皇太后的侄子,一边是现丞相、太后的亲弟弟!
谁敢轻易表态?(群臣的沉默与压力)
所有人的目光,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关键人物——御史大夫韩安国(韩长孺)。
他位列三公,素以沉稳多智着称,他的态度至关重要。
(关键人物:韩安国登场)
韩安国心中叫苦不迭。
他深知此事的凶险程度。
他慢慢出列,斟酌着词语:
“陛下明鉴。
魏其侯所言灌夫之功,确实令人感佩;武安侯所诉灌夫之罪,也确有其事,颍川民怨沸腾,亦是事实……”
(韩安国言:骑墙之始)
他停顿了一下,似乎在艰难抉择:“臣以为……魏其侯所言,丞相以杯酒细故责灌夫,似乎……略显苛责;然而,丞相所言,灌夫横行乡里、大不敬之罪,亦是……难以宽宥。
此事实在是……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。
最终如何处置,还需陛下圣心独断,明察秋毫。”
(韩安国的骑墙策略:两边都肯定,两边都否定,推给皇帝)
韩安国这番话,表面上滴水不漏,实则毫无立场,只想两边不得罪。
其他大臣一看韩安国都这样说了,更是噤若寒蝉,纷纷附和:“陛下圣明!
臣等唯陛下之命是从!”
(群臣的附和:明哲保身)
窦婴看着韩安国那副圆滑的嘴脸,再看看满朝文武噤声的模样,一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