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9章 晁错削藩与七国烽烟(2 / 5)
殉道般的眼神,听着那句“削亦反,不削亦反”
的冷酷预言,再想想父亲文帝晚年对这些诸侯王的隐忧……他心中的天平,重重地倾向了晁错。
“晁爱卿所言……”
景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带着帝王的决断,“实乃老成谋国之言!
诸侯坐大,确非社稷之福!
朕意已决,采纳御史大夫之议,推行削藩!”
(关键决策:景帝拍板削藩)
一道道削藩诏书如同冰冷的利刃,从长安飞出,刺向诸侯王国:
削楚王刘戊的东海郡!
削赵王刘遂的常山郡!
削胶西王刘卬的六个县!
……每一道诏书,都像在滚烫的油锅里滴入冷水,在那些骄横惯了的诸侯王心中,激起惊涛骇浪和冲天的怒火!
【本章启迪】:晁错的削藩之议(洞察危机与锐意改革)与朝堂之争(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碰撞)。
警示我们:洞见危机(诸侯坐大)需要勇气(晁错直言),推行变革(削藩)更需要担当(虽死无憾)。
但改革者(晁错)必须清醒:雷霆手段(激烈削夺)固然高效,却也极易点燃引信(诸侯怒火)。
理想(长治久安)与现实(稳定过渡)的平衡,是永恒的课题。
2:“诛晁错,清君侧”
-烽烟骤起(公元前154年正月吴都广陵长安)
削藩的诏书传到吴国都城广陵(今扬州),如同点燃了一座巨大的火药桶!
(导火索点燃)
吴王刘濞,这位年过六旬、头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王爷,看着手中的诏书,出惊天动地的狂笑,笑声中充满了愤怒、讥讽和……终于等到机会的狂喜!
(刘濞的反应:愤怒与狂喜)
“哈哈哈!
好!
好一个刘启!
好一个晁错小儿!”
他将诏书狠狠摔在地上,眼中闪烁着豺狼般的凶光,“削吾会稽、豫章两郡?断我财源,毁我根基?这是要逼本王上绝路!”
(削吴国的具体内容)
他猛地站起身,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(尽管已是暮年),对殿下的心腹和早已秘密联络好的其他几位使者吼道:
“刘启小儿听信奸佞晁错,变更高祖皇帝法令,侵夺诸侯封地!
此乃倒行逆施,人神共愤!
我等同为高祖子孙,刘氏宗亲,岂能坐视宗庙倾覆,社稷易主?!”
(刘濞的政治动员)
关键事件:七国合谋
他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“杀手锏”
,一面冠冕堂皇的旗帜:
“今日本王决意起兵!
诛杀离间我刘氏骨肉的奸贼晁错!
清君侧!
靖国难!
兵锋所向,直指长安!
尔等可敢随本王诛此国贼,共成大业?!”
“诛晁错!
清君侧!”
殿下顿时响起一片狂热的呼喊!
(核心口号诞生:“诛晁错,清君侧”
)
刘濞蓄谋已久:
强大的军事力量:吴国拥有训练有素的精兵二十余万!
他下令国中:“寡人年六十二,少子年十四,皆在行伍!
凡年上与寡人同,下与少子等者,皆征入伍!”
(全民皆兵)
雄厚的经济支撑:堆积如山的铜钱(吴钱)、堆积如山的海盐,为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血液。
(钱盐开道)
广泛的政治串联:他的使者早已秘密联络了楚王刘戊、赵王刘遂、胶西王刘卬、济南王刘辟光、淄川王刘贤、胶东王刘雄渠。
(关键事件:七国联盟形成-吴、楚、赵、胶西、济南、淄川、胶东)刘濞亲自北上,与胶西王刘卬(一个同样野心勃勃且贪婪的狠角色)歃血为盟,约定共分天下!
(关键事件:歃血为盟,分割天下)
七国联军,号称“五十万”
大军(实际兵力约三十余万),以吴楚联军为主力,气势汹汹地从东方、北方,如同决堤的洪水,向长安猛扑而来!
(联军规模与攻势)
叛军势如破竹!
< 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