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3章 曹参与汉初的休养生息(4 / 5)
深知自己不如先帝高皇帝般雄才圣武,老臣我也自认远不如萧相国那般贤良多智,那么……”
曹参的语气变得郑重而充满智慧,“先帝(高帝)与萧相国,在平定天下之后,已经为我们制定了详尽而明确的法令规章!
陛下!”
(点明核心基石:法令既明)
曹参环视这象征着帝国至高权力的大殿,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:“如今四海升平,百业待兴,百姓在经历了秦末暴政和楚汉大战的连年战祸之后,最需要的是什么?是休养生息!
是无为而扰!”
(阐明时代需求:休养生息)
“陛下!”
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,“既然高明的前人已将坚固的屋宇(法令制度)搭建好,我等后来者,最应该做的,不是拆了重建,或者画蛇添足地添砖加瓦(指胡乱变更政策),而是小心翼翼地守住它!”
(提出主张:守成不折腾)
“陛下只需安坐于龙椅之上,垂衣拱手(垂拱),以清静无事之心治理天下;老臣我等臣子,则谨守自己的职责本分(守职),一丝不苟、原原本本地遵循先帝与萧相国定下的良法善政(遵而勿失),确保它们得到贯彻执行,不出偏差!
这样一来,上下相安,百姓安定,国家自然就能得到治理和安宁。
这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?陛下以为如何?”
(最终结论:垂拱而治,遵而勿失)
一番铿锵有力、逻辑严密、直指核心的话语,如同醍醐灌顶,瞬间浇灭了刘盈心中所有的怒火和疑虑!
他猛地睁大了眼睛,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位平日里“醉醺醺”
的老臣。
那看似放纵的行为之下,竟藏着如此清醒深刻的对时局的洞察、对治国方略的精准把握以及对帝国未来的深谋远虑!
(惠帝豁然开朗)
什么日夜饮酒!
那分明是他曹参刻意营造的一种姿态,一种信号!
一种告诉所有人——尤其是那些急于求成、想折腾点“新政绩”
的官员——不要折腾!
天下需要安静!
政策需要延续的信号!
那酒幌子背后,是无比清醒的“无为”
大智慧!
“善!
大善!”
刘盈激动得差点从御座上站起来,脸上因兴奋而泛起红光,连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,“相国所言,字字珠玑,深得治国安邦之要义!
朕明白!
朕全都理解了!
就依相国所言!”
(惠帝称善)
君臣二人相视一笑,那笑容里充满了理解和释然。
年轻的皇帝终于找到了在母亲阴影下、在复杂朝局中,自己最能把握也最该走的道路——清静守法。
而老丞相曹参,也成功地将自己信奉的“黄老之学”
、休养生息的核心国策,传达给了帝国的最高统治者。
【本章启迪】:椒房问对(君臣交锋),无为大道(曹参陈词)。
警示我们:面对质疑(惠帝质问),无需急于辩解(曹参反问);认清定位(自认不如),方能找准方向(垂拱而治)。
前人的智慧(萧何律法),是宝贵的基石(遵而勿失)。
真正的智慧(无为),有时恰恰在于“不为”
(不折腾)。
4:醇酒余韵,清静之功(公元前193年-公元前19o年长安及郡国)
自那日椒房殿深谈之后,惠帝刘盈对曹参的态度生了彻底的转变。
他不再因丞相“饮酒”
而感到忧虑,反而对这位老臣充满了信任和理解。
朝堂之上,君臣之间的默契悄然形成:皇帝垂拱,清静无为;丞相“饮酒”
,守职遵章。
(君臣默契)
曹参依然时常出现在长安的酒肆中,与各色人等饮酒谈笑。
但细心的人现,当他微醺的眼中偶尔掠过一丝清明时,那目光会敏锐地扫过市井百态:粮价是否平稳?货物流通是否畅快?百姓脸上是愁苦还是安详?这酒,成了他体察民情、感知帝国脉搏的一种独特方式。
(醉眼观世情)
在相国府,曹参的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