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3章 曹参与汉初的休养生息(2 / 5)
来什么新气象。
然而,曹参上任后的所作所为,让所有人大跌眼镜!
第一把火,他烧向了相国府的人事。
吏员们战战兢兢,以为新官上任三把火,必定大肆撤换,安插自己人。
谁知曹参坐在宽敞明亮的相国堂上,慢悠悠地品了一口从齐国带来的好酒,眼皮都没抬一下,大手一挥:“诸君辛苦!
萧相国在位时,府中所有吏员,各安其位,一切……照旧!”
(保留旧吏)
“啊?”
堂下众吏全都懵了。
不换人?还照旧?
曹参似乎很满意他们的惊讶,又灌了一口酒,补充道:“还有,以后大小事务,但凡萧相国在时是如何定下规矩章程的,就照着办!
一个字都别给我改!”
(遵循旧章)
这下连府中最老成的文书吏都张大了嘴巴。
新丞相……啥也不打算干?
紧接着,曹参的“懒政”
变本加厉。
堆叠如山的公文案牍送到他案前,他粗略翻看几眼,但凡看到是些无关痛痒的请示、或者试图提出点新花样、新政策的建议,眉头立刻皱起,抓起案上的朱笔,龙飞凤舞地写上两个大字:“照旧!”
然后不耐烦地挥手:“拿走拿走!
按萧相国老规矩办就行!”
(批阅公文,一律照旧)
久而久之,相府属官们形成了一个共识:但凡能按老规矩处理的事,千万别去请示相国!
请示的结果只有一个——“照旧”
。
请示多了,搞不好还会被相国大人灌酒……
曹参似乎爱上了长安的酒肆。
他很快结交了一帮同样好酒的勋贵大臣、名士豪杰。
相国府邸夜夜笙歌?不,那太奢华了。
曹参的风格更“接地气”
。
他常常穿着便服,带着几个随从,溜达到长安东西两市最热闹、酒最醇厚的酒肆里,往那喧闹的角落一坐,叫上几坛好酒,几碟小菜,与贩夫走卒、游侠商贾,甚至对面衙门里溜号出来的小吏,都能推杯换盏,谈笑风生,喝得面红耳赤,不亦乐乎。
(饮酒市井)
“相国大人,您……您怎么又来了?”
酒肆老板又惊又喜又惶恐。
“哈哈!
老板,你这儿的酒够劲儿!
比那些贡酒喝着痛快!”
曹参拍着桌子大笑,“来来来,今天这桌算我的!
大伙儿都喝!”
长安城的官员们彻底看不懂了。
有人摇头叹息,认为曹参胸无大志,辜负了萧何的信任和皇帝的厚望。
有人暗中嘲笑,说这位新相国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酒囊饭袋。
更有一些原本想借新相上位、推行自己主张的官员,如中大夫曹窋(曹参之子),憋着一肚子气。
(朝野非议)
这天,曹窋终于忍不住了,趁着休沐日回家,小心翼翼地试探父亲:“父亲大人,您如今贵为相国,位极人臣,却终日饮酒,不理政务。
陛下年轻,长此以往,恐……恐有负先帝和萧相国托付之重啊……”
(儿子劝谏)
曹参正眯着眼品尝新得的佳酿,闻言,眼皮都没抬,慢悠悠地说:“小子,朝堂上的事,是你该管的吗?”
他突然抄起手边的竹戒尺(教书先生用的那种),对着曹窋就是一通狠抽:“滚回宫里去!
当好你的中大夫!
少管你老子的闲事!”
(怒笞其子)
曹窋被打得抱头鼠窜,委屈又愤怒。
第二天上朝,顶着乌青的眼圈,偷偷向皇帝刘盈诉苦:“陛下!
家父……家父他……呜呜呜……”
添油加醋地把父亲的“不作为”
和“暴行”
说了一遍。
年轻的惠帝刘盈,本就因母亲吕后的强势和对弟弟如意的惨死而郁郁寡欢,对朝政有心无力。
他听着曹窋的控诉,看着眼前堆积如山却被丞相府用“照旧”
打回来的奏章,再联想到长安城中关于新相国日夜饮酒的流言蜚语,一股压抑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