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章 吕后与人彘之殇(2 / 5)

加入书签

p>

(舂米劳其筋骨,歌声摧心肝)

【本章启迪】:长乐余烬(刘邦驾崩),权力易手(吕后摄政)。

警示我们:巅峰跌落(戚夫人失宠),只在转瞬之间(永巷囹圄)。

依附他人(帝王宠爱),终非长久之计(剃羞辱)。

困境之中(舂米劳役),哀嚎无益(戚夫人悲歌),保存精神(歌声寄思)比沉沦痛苦更重要。

尊严源于内心的坚强。

2:鸩酒邯郸,母子连心(公元前195年夏秋之交长安未央宫赵国邯郸)

永巷的悲歌日复一日,戚夫人的绝望如同毒藤般蔓延。

她唯一的希望,就是远在赵国为王、年仅十岁的爱子刘如意。

她无数次在梦中呼唤如意的名字,醒来却只有更加冰冷的绝望。

她知道,吕雉绝不会放过她们母子!

长安未央宫温室殿(吕后居所),吕雉正对着几封来自赵国的奏报冷笑。

她的目光冰冷如刀:“如意……那个贱人的孽种……在邯郸过得倒是安稳!”

戚夫人日夜思念儿子的消息,以及赵国官员对赵王刘如意的恭敬报告,像一根根毒刺,不断撩拨着她心中那名为仇恨的毒焰。

她必须斩草除根!

以绝后患!

“召赵王如意进京!”

吕雉的谕旨冰冷无情,“就说皇帝新立,思念幼弟,特召入宫叙手足之情。”

(阴谋毒计)

使者很快抵达邯郸。

赵国国相周昌(耿直老臣,曾是太子刘盈的师傅)看到诏书,浓眉紧锁。

他深知吕后的狠毒,这哪里是叙旧,分明是鸿门宴!

“王上年幼,且初至封国,水土不服,恐难远行。

请回复太后及陛下,待王上身体康健,再行入朝不迟!”

周昌挡在年幼的赵王刘如意身前,对着使者不卑不亢地说道。

(周昌护主)

使者碰了个软钉子,悻悻而归。

吕雉闻报,勃然大怒:“好一个周昌!

敢抗旨?!”

她眼中杀机毕露,但周昌是先帝托孤重臣,德高望重,强杀会引起轩然大波。

“再派使者!

告诉周昌,哀家思念赵王,寝食难安!

让他送王上入京!”

吕雉咬牙切齿。

使者二至邯郸,言辞更加严厉。

周昌梗着脖子,就是不放人:“老臣奉先帝遗诏辅佐赵王,唯知保护赵王安危!

使者请回吧!

若太后执意召见赵王,除非先杀了老臣!”

(以死相护)

消息传回长安,吕雉怒火中烧,却也一时无可奈何。

她深知周昌这块硬骨头不好啃。

于是,她改变策略,先调虎离山:

“传哀家懿旨:赵国国相周昌,忠直敢言,深慰朕心。

特召入长安,商议国事。

着其即刻起程!”

(明升暗调)

这道旨意,周昌无法再拒绝。

他忧心忡忡地看着年幼懵懂的赵王如意,老泪纵横:“王上……老臣此去……凶多吉少。

太后召您之心不死……王上……务必……务必多加小心啊!”

他只能将年幼的赵王托付给其他赵国官员,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邯郸。

周昌刚离开赵国境内,吕雉的第三道催命符就到了!

措辞更加严厉,甚至带着威胁。

没了周昌的保护伞,赵国官员不敢再抗命。

年仅十岁的刘如意,在乳母和侍从的陪伴下,怀着对长安的懵懂憧憬和对母亲的思念,懵懵懂懂地踏上了通往地狱的旅程。

而在长安未央宫,等待他的,不是兄长的慈爱,而是嫡母吕雉早已备好的鸩酒(毒酒)!

吕雉的嘴角,噙着一丝残忍而得意的冷笑。

【本章启迪】:鸩酒暗藏(召回阴谋),母子情深(戚夫人思念)。

警示我们:护犊情深(周昌护主),难敌阴谋算计(调虎离山)。

孤立无援(如意年幼),易成他人猎物(催命三诏)。

正直的壁垒(周昌耿直),有时也需智慧的支撑(无奈离赵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