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 风雪七日的帝国拐点(3 / 5)
的就是将汉军的主力,特别是汉帝本人,诱入这塞北苦寒之地精心选择的绝地!
山顶的汉军营盘陷入一片死寂,只有寒风在山石间尖锐地呼啸。
士兵们脸上的疲惫瞬间被巨大的恐惧取代。
刘邦浑身僵硬地站在崖边,刺骨的寒风似乎直接吹进了他的骨髓!
他看着山下那铺天盖地、沉默而充满压迫感的匈奴大军,看着那面象征着死亡与征服的狼头大纛,再回头看看自己这三万在风雪中跋涉多日、冻得瑟瑟抖、面露惊恐的精骑……
一股冰冷的寒意,从脚底板直冲头顶!
那不是身体的寒冷,而是灵魂坠入深渊的绝望!
他猛地想起昨日灌婴的劝诫,想起陈平那欲言又止的神情……巨大的懊悔和前所未有的恐惧,瞬间攫住了这位刚刚登基不久的大汉开国皇帝!
轻敌!
冒进!
中了冒顿的奸计!
他把自己和帝国最精锐的力量,亲手送进了匈奴单于布下的天罗地网!
完了!
刘邦的脑海中第一次闪过这个令他肝胆俱裂的念头。
平城?庆功酒?此刻都成了最刺耳的嘲讽!
白登山顶的寒风刺骨(堕入绝境),吹散了帝王最后一丝侥幸(四十万骑围城)。
警示:轻视对手(视匈奴为蛮夷),往往源于认知的盲区(冒顿韬略);贪功急躁(胜执念),终将自己送入天罗地网(风雪诱敌)。
一步踏错(孤军深入),便是万丈深渊(七日围困)。
3:秘计求生(被困第三日,白登山顶)
白登山顶,已成了人间炼狱。
呼啸的北风如同饥饿的狼群,日夜不停地嘶嚎,卷起的雪沫冰碴,抽打在脸上生疼。
营地的篝火在狂风中摇曳不定,显得那么微弱无力。
士兵们蜷缩在临时挖出的雪窝或岩石后面,裹着冻硬的毯子,瑟瑟抖。
铁甲冰冷刺骨,粘在皮肉上,撕下来就是一块皮。
粮食在迅消耗,仅剩的一点粟米冻得像石头,需要用匕刮下粉末,混着雪水吞咽。
最可怕的是寒冷,无孔不入的寒冷,它像无数细小的毒虫,钻进骨髓,吞噬着生命的热量。
不时有冻僵的士兵在睡梦中死去,尸体很快被盖上厚厚的积雪。
刘邦的大帐设在背风处一块巨大的岩石下,里面点着几盆炭火,却依然如同冰窖。
他裹着厚厚的几层皮裘,脸色灰败,眼窝深陷,昔日意气风的开国皇帝,此刻只剩下焦虑与绝望。
他焦躁地在狭小的空间里踱步,每一步都异常沉重。
外面士兵冻饿而死的消息不断传来,像刀子一样剜着他的心。
“突围!
必须突围!”
樊哙双眼赤红,如同一头狂的困兽,“陛下!
给俺一支敢死队!
俺樊哙就是豁出这条命,也要杀开一条血路,护着陛下冲出去!”
他猛拍着胸膛,出沉闷的响声,身上的铁甲叮当作响。
“冲?怎么冲?”
周勃的声音嘶哑,带着深深的疲惫和绝望。
他指着山下那层层叠叠、几乎望不到头的匈奴营寨,“山下是四十万控弦之士!
我们只有三万疲兵!
现在冲下去,就是羊入虎口,给人家送人头!”
连日指挥防御,对抗匈奴时不时的袭扰箭雨,耗尽了他的心力。
匈奴人并不强攻,只是像狼群一样,耐心地用严寒和饥饿消耗着山顶汉军的意志和生命。
夏侯婴、灌婴等将领都沉默着,脸上写满了同样的绝望。
强攻突围,无异于自杀;困守山顶,就是等死!
空气凝重得如同铅块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
刘邦停住了脚步,目光扫过众将,最后落在角落里那个一直沉默的身影上——曲逆侯陈平。
几天来,陈平显得异常安静,除了必要的军务,几乎不开口,他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,却像鹰隼一样,始终在观察着山下匈奴人的动静,特别是那顶最华丽、守卫最森严的单于金帐。
“陈平!”
刘邦的声音沙哑干涩,带着最后一丝希冀,“你……你素来多智。
如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