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1章 韩信徏楚(2 / 5)
>那是大王!
大王!”
只见官道尽头,烟尘微扬,一支威严而庞大的队伍缓缓行来。
最前方是盔明甲亮、手持长戟的骑兵开道,马蹄踏在夯实的土路上,出沉闷而整齐的轰响,如同战鼓敲在每个人的心上。
其后是象征王权的全套仪仗:玄色大纛猎猎作响,金瓜、钺斧、朝天镫在阳光下闪耀着刺目的光芒,持节的使者神情肃穆。
最后才是楚王本人乘坐的驷马高车!
车身装饰着华丽的云纹和楚地图腾,帘幕低垂,却挡不住车中人那无形散的威势。
车队在无数敬畏、好奇、甚至掺杂着昔日鄙夷如今却转为极度惶恐的目光注视下,缓缓穿过淮阴城低矮的城门,碾过韩信少年时无数次赤脚走过的青石板路。
车轮辘辘,仿佛碾过时光的脊背。
高车之内,韩信一身玄色王袍,腰束玉带,头戴远游冠。
他微微掀开精致的锦帘一角,目光深邃地扫过窗外那些熟悉的街景:那座曾让他讨饭受尽白眼的市集牌坊,那棵他曾饿得靠在下面啃树皮的歪脖子老柳树,那条流过他无数屈辱和落魄时光的漂母浣纱的小河……一幕幕旧日场景,鲜活地刺痛着他的神经。
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光滑冰冷的玉带,指节微微泛白。
一股极其复杂的洪流在他胸中冲撞:大仇得报、衣锦还乡的万丈豪情;功勋卓着却被迫离开根基之地的愤懑不甘;以及对这片曾给予他最深伤害也最深刻记忆的土地,那难以言喻的、夹杂着恨意的归属感。
“都变了。”
他低声自语,声音只有他自己能听见。
窗外的喧嚣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壁障,他不再是那个任人欺辱的少年,他是这片土地的主宰!
然而,刘邦定陶收兵符时那冰冷的眼神和此刻腰间的楚王印玺,又像两柄无形的枷锁,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。
车驾稳稳停在修葺一新的楚王宫(临时行宫)前,韩信深吸一口气,压下所有翻腾的思绪,脸上恢复了王者的威仪与沉静。
帷幕掀开,他踏着朱漆台阶,走向属于他的王座,阳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,投在崭新的宫墙上。
淮阴城门前的煊赫仪仗(荣归),掩不住车帘后韩信眼中的复杂光影(心绪)。
这一幕印证:最盛大的凯旋(衣锦还乡),有时也伴着最深的孤寂(失根基)与悬顶之剑(帝王忌)。
3:滴水之恩,涌泉为报(数日后,淮阴城郊,漂母陋舍)
楚王宫的命令如同惊雷,迅传遍了淮阴的大街小巷。
几个衣着光鲜、神态恭敬的王府内侍,在一队甲士的护卫下,穿过淮阴城最破败的城西闾巷。
低矮歪斜的茅屋,泥泞不堪的小路,空气中混杂着家禽粪便和潮湿腐朽的气味。
内侍们眉头微皱,用丝帕掩着口鼻,来到巷子最深处一间几乎要坍塌的茅草屋前。
屋门吱呀一声被推开,一个白苍苍、满脸皱纹的老妇人颤巍巍地探出身来。
她身上的粗麻布衣打满了补丁,双手关节粗大变形,布满常年浸水的裂口。
看到门外这架势,她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惊恐,以为是官差来捉拿她这个穷老婆子,吓得连连后退,差点被门槛绊倒。
为的内侍连忙换上和煦的笑容(尽管眼底依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),高声宣道:“老妈妈莫惊!
奉楚王殿下钧旨:寻访当年于淮水之滨,赐饭活命之恩的漂母!
殿下有重赏!”
“漂……漂母?楚王?”
老妇人更懵了,她茫然地看了看眼前华丽的阵仗,又看了看自己破败的寒舍,怎么也无法将这两者联系起来。
她这一生,只在河边漂洗过丝絮,给过一些同样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几口残羹冷炙,哪里认得什么大王?
“就是你啊,老妈妈!”
内侍笑着肯定,“大王年少落魄时,常在河边垂钓,饥困难耐,是你老人家心善,接连数十日,将自己辛苦挣来的饭食分给大王充饥!
大王他……一直都记着呢!”
内侍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慨。
老妇人浑浊的眼睛猛地瞪大了!
记忆深处的某个角落被狠狠触动!
那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