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2章 咸阳殿议藏锋刃弱民策动帝王心(1 / 4)
1:咸阳殿议藏锋刃,弱民策动帝王心(公元前221年,秦都咸阳宫)
主要事件:六国虽灭,但天下初定,反抗暗流涌动。
一次针对地方小规模骚乱的廷议中,秦始皇流露出对民间藏有大量兵器的深深忧虑。
廷尉李斯窥见圣意,提出“收天下之兵”
的大胆策略。
咸阳宫大殿,龙涎香的氤氲之气也掩盖不住一丝紧绷。
一份来自原楚国鄢郢之地的紧急军报,打破了新帝国建立不久的平静。
“陛下,”
负责京畿卫戍的中尉蒙毅呈上竹简,声音低沉,“鄢郢旧地,有数十名韩楚遗民啸聚山林,持械袭击了运送税粮的官队,虽已被郡兵剿灭,但…为者乃昔日楚国一小贵族,所用兵器颇为精良…”
(小规模反抗事件,引子)
帝座之上,嬴政的目光扫过军报,深邃的眼眸里不见喜怒,唯有指节在青铜案几上轻轻敲击的笃笃声,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。
他刚刚完成了亘古未有的统一,建立起前所未有的集权帝国,行郡县、统一度量衡车书文字…可这庞大的躯体,似乎还残留着旧日的神经痛楚——反抗的神经。
“数十人…精良兵器…”
嬴政的声音不高,却像寒冰刮过殿堂,“何处得来?昔日六国府库,朕已命人严加看管清点。”
丞相王绾谨慎答道:“陛下,六国覆灭仓促,民间…尤其是那些旧贵族、豪强家中,私藏兵器者…恐不在少数。
山林沼泽,也难免有藏匿。”
(点出民间藏兵问题)
“不在少数…难免藏匿…”
嬴政重复着这几个字,眼神陡然变得锐利如鹰隼,“此等利器散落民间,如同遍地引火之物!
今日是数十人袭扰粮队,明日焉知不会有千百人围攻郡县?后日…又是否敢觊觎朕的咸阳?!”
(嬴政的忧虑升级)
一股冰冷的杀气弥漫开来,群臣屏息。
他们明白,皇帝担心的不是这几十个蟊贼,而是兵器本身所代表的反抗能力,以及隐藏在这些兵器背后的、如同野草般难以根除的六国遗民复辟之心。
一直侍立在侧的廷尉李斯,敏锐地捕捉到了皇帝眼中那抹凌厉的杀意和深深的忌惮。
他脑中急运转。
作为法家思想的坚定执行者,“弱民强国”
是其核心理念之一。
民强了,就不容易驱使;民强了,就可能生乱。
扫平了六国的军队,下一个要削弱的“强”
,自然是能威胁统治的民间武力!
他深吸一口气,果断出列,声音清晰而有力,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:
“陛下圣虑深远!
利器在野,实乃帝国心腹之患!
臣李斯,冒死进言:欲求帝国万世安宁,必行霹雳手段!”
他目光灼灼,直视嬴政:
“臣请陛下颁诏:收天下之兵!
无论铜铁,凡戈、矛、戟、剑、弩机、箭簇…凡能杀伤者,尽皆收缴!
限期之内,民间不得私藏寸铁之兵!”
(李斯提出核心策略)
此言一出,满殿哗然!
“收天下之兵?这…这如何使得?”
有老臣惊呼,“农夫需镰刀割禾,猎户需刀斧劈柴……”
“李廷尉此言未免太过!”
另一位大臣反驳,“防民如防川,堵不如疏!
如此严苛,恐激起更大民变!”
李斯不为所动,他早已预见这些质疑,转向嬴政,声音更加坚定:
“陛下!
昔日吴王夫差纵越王勾践,终酿覆国之祸!
利器在民,犹如猛虎在侧!
农夫镰刀斧斤,自有法度规定尺寸,非战阵之器!
臣所请收缴者,乃是尺寸逾制、形制专为杀伐之凶兵!
此等凶兵尽去,则民间虽有怨望,亦无作乱之爪牙!
此乃釜底抽薪之策!”
(李斯阐述“弱民防反”
逻辑)
“况且…”
李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,抛出了更具象征意义和震慑力的后续构想,“收缴之兵刃,堆积如山,若任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