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8章 朝堂上的宏图与民间的鸡同鸭讲(4 / 5)
改为方折,将复杂的偏旁进行大幅度的简化合并,创造了一些更便于连写的笔顺。
他一边写,一边在脑海中回想那些因书写缓慢延误公事的同僚,那些因为看不懂复杂文书而挨鞭子的百姓…
“这不是破坏规矩,这是让规矩能真正运行起来!”
他内心呐喊。
他整理出了三千个常用字的简化写法,并详细注明了简化的原则和好处——易学、易写、度快!
他将这些凝聚着心血和希望的竹片,定名为《隶书简则》。
(体现程邈的信念与系统整理)
如何送出去?程邈知道,擅自上书是重罪,尤其是一个获罪的狱吏。
但他更知道,如果这卷东西能送到真正懂行的人手里,或许能改变无数像他一样的底层吏员的命运!
他找到了一个曾受过他小恩惠、即将刑满释放的狱卒。
“兄弟,求你了!
帮我把这个带出去,设法呈交给…丞相李斯大人!”
程邈紧紧抓住狱卒的手,眼中是孤注一掷的恳求,“这不是造反文书!
这是能让官府文书更快、更准的法子!
是为了朝廷好啊!”
(戏剧性传递)
狱卒看着程邈熬得通红的眼睛和那卷沉甸甸的竹简,犹豫许久,终于咬牙点了点头:“程哥,我信你一次!
但成不成,看天意了!”
【本章启示】强力推广小篆(雷霆手段)与程邈狱中铸书(绝境求变)形成命运交织。
这警示我们:政策推行(书同文)常伴阵痛与牺牲(程邈入狱);真正的价值(隶书)常在边缘困境中诞生;突破性的创新有时需要孤勇者以巨大代价推动(冒险上书)。
4:李斯的抉择与“隶变”
的曙光(公元前22o年秋,咸阳丞相府)
主要事件:李斯审阅程邈献上的《隶书简则》,震惊于其巨大的实用价值,陷入深刻的思想斗争,最终力排众议向始皇帝推荐,促使隶书与小篆并行推广。
丞相府。
李斯正为“书同文”
推行过程中的阻力焦头烂额。
各地郡守纷纷上书抱怨:小篆固然优美规范,但学习困难,书写极其缓慢,基层官吏怨声载道,文书效率不但没提高,反而大幅下降!
有的地方官甚至偷偷允许手下用旧文字或俗体字,被查获后又是一场风波。
“岂有此理!
颁布的是圣人之言,书写的是庙堂之文,竟遭如此怠慢!”
李斯又气又无奈。
他深知小篆的书写难度,但这是他主持制定的“标准”
,关乎朝廷和他本人的威信!
就在这时,一份来自云阳狱、署名“罪吏程邈”
的奇特上书,几经周折,被谨慎地放在了李斯的案头。
“隶书简则?”
李斯皱着眉头,带着一丝不屑和好奇翻开竹简。
他本以为又是一个喊冤或者抱怨的囚犯。
然而,仅仅看了几行,李斯的神情就变了。
他猛地坐直了身体,鹰隼般的眼睛紧紧盯着竹简上的文字!
这些字…结构简单明了,笔画平直方折,几乎摒弃了所有圆转!
写一个“水”
字,不再需要三四个弯曲的波浪,而是用干脆利落的几条短竖;“木”
字也不再纠结于枝叶的描绘,一个主干加两个短横足矣。
这写起来该有多快?!
李斯下意识地拿起笔,学着竹简上的写法,在木牍上快书写。
笔走龙蛇,毫无滞涩!
一个“囚”
字,眨眼即成,清晰可辨!
对比旁边他用小篆写的同样一个字,度快了何止倍!
而且字形虽然不如小篆优美,却自有一种刚健有力、简洁明快的气质。
“妙!
妙啊!”
李斯忍不住拍案叫绝!
作为一个深谙行政事务、深知基层疾苦的实干家,他瞬间就看透了这种“隶书”
巨大的实用价值!
它简直就是为处理海量公文、快记录而生的!
(李斯识货的震撼)
狂喜过后,李斯陷入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