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章 邯郸泣血大梁彷徨(3 / 5)

加入书签

“如姬?”

信陵君一愣。

“正是!”

侯嬴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,“如姬之父,三年前为人所杀。

大王欲为其报仇,悬赏三年,遍求国中,终不能得。

是公子门下义士,斩仇人之头献于如姬!

如姬感公子大恩,恨不能粉身相报!

此乃天授之机也!”

(《史记》原文:如姬父为人所杀…求为其父报仇…公子使客斩其仇头,敬进如姬。

信陵君恍然大悟!

确有此事!

当年一位门客侠士路见不平,斩杀了杀害如姬父亲的仇人,是他将人头转交给如姬的。

没想到,这份恩情,竟成了今日唯一的转机!

侯嬴的声音压得更低,却字字惊心动魄:“若公子开口相求,如姬必允!

虎符在握,公子即可北上邺城,代晋鄙领军!

晋鄙勇猛宿将,见虎符或疑而不授兵权,则事必危!

需带一勇士同往!

若晋鄙合符无误而仍不听命,即令勇士击杀之!

夺其军权,精选劲卒,挥师救赵,或可成功!”

窃取国君兵符!

击杀国家大将!

这是诛九族的大罪!

是彻头彻尾的反叛!

信陵君瞬间脸色煞白,冷汗涔涔而下。

他一生以贤德仁义闻名,视忠君爱国为圭臬。

侯嬴此计,简直是将他推向万丈深渊!

“先生……此计……此计……”

信陵君声音颤抖,心中天人交战:一边是忠君伦理和王法如山,一边是姐姐性命、赵国存亡和数十万生灵!

若行此计,必将身败名裂不容于魏国;若不行,则赵国覆灭在即,自己与门客皆成齑粉!

这份抉择,比千钧更重!

侯嬴看着公子剧烈挣扎的神情,深知其难处,但他更明白时不我待:“公子!

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!

欲救邯郸,唯此一途!

行大义必承大谤!

公子素有大志,岂能因小义而废大仁乎?请公子决!”

信陵君闭上双眼,姐姐血书上的字迹、邯郸城头的烽烟、饿殍遍地的惨状……一幕幕在脑海中翻腾。

良久,他猛地睁开眼,眼中已无迷茫,只剩下决绝的光芒!

为了赵国百姓,为了手足亲情,为了天下大义,他愿意背负这千古骂名!

“先生教我!”

魏无忌郑重地向侯嬴深深一揖,“无忌……从计!”

【本章启示】侯嬴的奇谋,是在绝境中洞察人性(如姬报恩)和制度漏洞(虎符调兵)后,敢于突破常规思维的典范。

信陵君的痛苦抉择则揭示:当道德伦理与现实大义生剧烈冲突时,真正的领导者需要承担巨大风险,做出越个人荣辱的抉择。

这警示我们:有时实现崇高目标,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打破常规的智慧,但前提必须是目标本身具有越性的正义。

3:深宫盗符,如姬报恩(公元前257年深秋,魏王宫)

主要事件:信陵君秘密求见如姬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(强调救赵即救魏),并重提为其报父仇之恩。

如姬感念恩义,深知利害,甘冒奇险,趁夜潜入魏王寝宫盗得虎符。

夜色笼罩下的魏王宫,灯火阑珊,透着一丝诡异的宁静。

魏王魏圉因连日忧惧,早早睡下,沉重的鼾声在寝殿内回荡。

外面巡逻的侍卫脚步声规律而整齐,却无法驱散宫殿深处弥漫的紧张气息。

一处偏僻的偏殿内,只有微弱的烛光摇曳。

信陵君魏无忌与魏王最宠爱的妃子如姬,相对而坐。

殿内只有他们两人,空气仿佛凝固了。

如姬是个极美的女子,但此刻她的脸上没有惯常的妩媚风情,只有凝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。

她已经听完了信陵君的请求。

“公子……”

如姬的声音带着颤抖,“窃取兵符,乃……乃灭族之罪啊!

况且,大王他……”

她望向寝殿方向,眼神复杂。

魏王对她宠爱有加,这份宠爱是她安身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