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8章 邯郸绝境平原求援(2 / 5)
清澈锐利,毫无怯懦之色。
他穿着一身洗得白的布衣,在满堂华服的门客中显得格格不入。
他,就是毛遂,一个在平原君门下默默待了三年,几乎无人注意的名字。
平原君循声望去,眉头微蹙,努力在记忆中搜寻这个陌生面孔的信息,却是一片模糊。
他带着一丝疑惑和上位者惯有的审视问道:“先生在我门下,至今几年了?”
毛遂拱手,不卑不亢:“回君上,三年整。”
“三年……”
平原君轻轻重复了一句,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质疑,“先生在我门下三年,左右之人未曾称颂过你的才能,我也未曾听闻你有何过人之处,好比一枚锥子藏在布袋里,连锥子的尖儿都没能露出来啊(原文:夫贤士之处世也,譬若锥之处囊中,其末立见)。
先生既无表现,如今贸然请行,有何把握能助我成功?还是留下吧。”
话语虽不算严厉,但拒绝之意已十分明显。
堂下响起细微的议论声,有不屑,有好奇,也有同情。
李同和那十九位被选中者,也大多认为毛遂太过冒失。
面对质疑和微妙的气氛,毛遂没有丝毫退缩。
他迎着平原君的目光,声音反而更加洪亮清晰,带着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:
“君上所言极是!
毛遂今日才请处囊中耳!”
他微微一顿,目光扫过全场,仿佛在回应那些无声的质疑,“假使毛遂早得处囊中,岂止是锥尖显露?”
他猛然提高声调,字字铿锵,如同金石相击:
“乃颖脱而出,必脱颖而出(原文:使遂蚤得处囊中,乃颖脱而出,非特其末见而已)!
请君上今日将毛遂置入囊中!
一试便知!”
这掷地有声的话语,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沉闷的大堂!
不是自夸功绩,而是直指核心——您根本就没给过我机会展示!
现在,请给我这个机会!
平原君浑身一震!
他细细咀嚼着毛遂的话——“颖脱而出”
!
这比喻何其生动,又何其自信!
三年沉寂,非因无能,实乃无“囊”
可处!
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门客,此刻眼中燃烧的光芒,那种沉着自信的气度,绝非虚张声势!
赵胜作为识人无数的贵公子,瞬间改变了看法。
他并非只看重名声,更看重临危之际的胆魄与担当!
毛遂此刻展现出的,正是最宝贵的品质——在绝境中敢于挺身而出的勇气和对自身能力的绝对自信!
“好!”
平原君猛地一拍案几,眼中闪过激赏的光芒,“先生有此胆魄,更有此自信,胜过他人十倍!
赵胜今日就请先生‘处囊中’!
第二十人,便是先生毛遂了!”
他转向李同和那十九人,“尔等不必再有疑虑,毛先生将与我们同行!”
堂下众人,或惊愕,或佩服,或依然疑惑,但气氛已然不同。
那十九人看着毛遂的眼神,也多了几分郑重。
毛遂平静地拱手行礼:“谢君上信任!
毛遂定不负所托!”
他内心并非毫无波澜,三年的沉寂积累的渴望,终于在这一刻找到了突破口。
他知道前路艰险,但这正是他“颖脱而出”
的战场!
【本章启示】毛遂的自荐,是主动打破沉默、争取机遇的典范。
他敏锐抓住了历史的关键缝隙,并以无可辩驳的自信和有力的比喻赢得机会。
这警示我们:是金子也可能被深埋,才华需要用恰当的方式“亮剑”
。
等待伯乐不如做自己的伯乐!
要敢于在关键时刻站出来,用实力和勇气证明“我能行”
!
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且敢于主动出击的人。
3:千里南行,暗流涌动(公元前257年初冬,邯郸至楚国陈郢途中)
主要事件:平原君一行二十一人,突破秦军封锁线,历经艰险,千里跋涉抵达楚国新都陈郢(今河南淮阳)。
平原君与楚考烈王熊完展开会谈,陈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