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0章 苏秦合纵(1 / 5)
【苏秦合纵-六国相印的辉煌】
公元前337年,洛阳寒士苏秦怀揣“帝道”
梦想西入强秦,洋洋洒洒万言书!
秦惠文王冷笑:“此乃老生常谈!”
苏秦盘缠耗尽,貂裘破败如丐,狼狈归家。
(锥刺股之辱):推门刹那,妻子织布梭不停,嫂子灶台火不升,父母冷眼如路人!
苏秦悲愤翻箱,找出太公《阴符》,悬梁刺股彻夜攻读:“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乎!”
(裂变)一年后目光如电,洞悉天下:秦乃虎狼,六国唯合纵可存!
(公元前334年,六国车轮战):先以“燕国如秦嘴边肉”
说动燕文侯;再以“赵国乃秦东进第一绊脚石”
激怒赵肃侯;三以“韩地险弩利,秦必先除之”
震慑韩宣王;四以“魏乃中原腹心,秦吞魏如虎添翼”
点醒魏惠王;五以“齐强秦必忌惮,不联手终被蚕食”
打动齐威王;最终南下千里,以“楚亡则天下裂”
震撼楚威王!
(巅峰时刻):洹水(今河南安阳)之盟,六国君王歃血为誓!
苏秦腰悬六国黄金相印,锦衣还乡。
洛阳郊外,父母清扫三十里,妻子侧目不敢视,嫂子蛇行匍匐谢罪!
(中国史上最强外交联盟诞生)(约公元前334年)
1:咸阳逐客,落魄东归
(公元前337年,深秋,秦国咸阳章台宫外)
凛冽的寒风卷着渭水河畔的尘沙,抽打在苏秦单薄的旧貂裘上。
他已经在章台宫外廊下枯坐了整整三天。
手里攥着的,是浸透了心血、足足一百零三支竹简构成的《强秦策》——那是他熔炼了鬼谷之学、太公兵法、商鞅变革精髓的旷世雄文,他坚信此策能助秦国横扫六合,成就帝业!
终于,沉重宫门“吱呀”
一声开了。
走出来的不是君王使者,而是秦王身边一个面白无须的谒者(传达官),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:“大王有谕:先生之言,洋洋万言,然其论皆迂阔陈旧,不切时弊。
秦地苦寒,不养闲谈客卿,先生请自便吧。”
竹简被随意地塞回苏秦怀里,那份重量几乎将他压垮。
“大人!
请再禀大王!
苏秦尚有……”
苏秦急切上前。
“送客!”
谒者拂袖,两侧甲士的长戈“锵”
地交叉,冰冷地挡在他面前。
宫门在身后轰然关闭,隔绝了那个他曾梦想用才华叩响的帝国心脏。
(东归途中,崤山古道)
风霜如刀,饥肠辘辘。
来时意气风的车马仆从,早已变卖殆尽,换来几块粗粝的麦饼充饥。
那件曾经象征身份的貂裘,如今破洞百出,肮脏不堪,连最贫贱的商旅都投来鄙夷的目光。
苏秦脚上的麻履早已磨穿,露出冻得青紫的脚趾,每一步都踩在冰冷的泥泞里,也踩碎了曾经的万丈豪情。
“看那穷酸!
像个乞丐!”
路边茶肆的闲汉指指点点。
“听说在秦国碰了一鼻子灰,灰溜溜滚回来了!”
哄笑声如针扎耳。
苏秦低着头,紧咬着下唇,咸腥的血味在口中弥漫。
不是肉体的痛,是尊严被践踏、理想被嘲笑的钻心之痛。
他望着灰蒙蒙的东方天际线,那里是故乡洛阳的方向,却感觉不到丝毫温暖,只有无边无际的寒冷和迷茫。
“为何?为何我的帝王之术,竟被视为草芥?天下之大,竟无我苏秦立锥之地?”
他对着空旷的山野嘶吼,回答他的只有呜咽的寒风。
(洛阳郊外,破败家门)
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柴扉,苏秦的心提到了嗓子眼。
离家时的豪言壮语犹在耳边,如今却一身褴褛,满目风霜。
庭院里,妻子坐在织机前,“咔嚓,咔嚓”
的机杼声单调而冰冷。
听到门响,她头也没抬,手中的梭子穿梭得更快了,仿佛门口站着的只是一阵无关紧要的风。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