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 权臣的野心与天子的怒火(1 / 4)

加入书签

:礼崩乐坏-春秋的霸业与纷争(公元前77o年-公元前476年)

权臣的野心与天子的怒火(公元前72o年-公元前7o7年,洛邑&郑国)

核心事件:郑庄公利用王室卿士身份扩张势力;与周王室矛盾激化;周桓王剥夺郑庄公权力,酝酿讨伐。

洛邑的王宫,虽然少了镐京的恢弘,却依然维持着表面的礼仪。

然而,一股暗流在平静下汹涌。

主角,是新即位的少年天子——周桓王姬林(平王之孙),和他的“席大臣”

——郑庄公寤生。

郑庄公,郑武公之子,一个其貌不扬甚至名字都透着点“不祥”

(寤生,意为逆生、难产)的中年男人。

但他心思缜密,手段老辣。

他牢牢抓着“王室卿士”

这个关键职位不放(这是他老爹郑武公护驾东迁挣来的),这意味着他既是郑国的国君,又是周王室的最高执政官之一,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王朝中枢决策,插手王畿事务。

“王上,”

郑庄公恭敬地行礼,声音平稳,眼神却锐利如鹰,“宋公不庭,屡犯王畿边界,劫掠贡赋。

臣身为卿士,请命率王师讨伐,以彰天威!”

他总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,调动王室的资源或借用王室的名义,去打击邻国、扩张郑国的地盘。

灭郐、伐许、制衡卫宋……郑国的疆域在“勤王”

的旗号下悄悄膨胀。

年轻的周桓王坐在王座上,看着殿下这个看似恭顺实则处处掣肘的“老臣”

,一股怒火在胸中翻腾。

他刚继位时,郑庄公竟敢派兵抢割了王畿温地的麦子和成周的禾!

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挑衅和羞辱!

虽然事后郑庄公假惺惺地来道歉,但桓王心中的芥蒂已深。

“爱卿忠心,寡人知晓。”

桓王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威严,但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他的愤怒和无力,“然兵者,国之大事。

讨伐之事,容后再议。”

他拒绝了郑庄公的提议,决心收回权力。

不久,桓王进行了一次看似寻常的人事调整:他任命虢公林父为右卿士,分走了郑庄公一半的权力!

朝堂之上,气氛瞬间凝固。

郑庄公脸上的恭敬瞬间冻结,眼底闪过一丝冰冷刺骨的寒芒,但转瞬即逝。

他缓缓躬身:“臣……遵旨。”

声音平静无波,却让周围的空气都降了几度。

他心中冷笑:“黄口小儿,翅膀还没硬就想剪除老夫?郑国三代勤王之功,岂是你一道任命就能抹杀的?”

矛盾彻底公开化。

郑庄公不再朝觐天子,甚至阻挠周天子派人去郑国境内祭祀泰山(僭越行为)。

双方在边境摩擦不断,口水仗升级。

周桓王年轻气盛,感到前所未有的屈辱。

“他郑寤生算什么东西!

不过是我周王室的一条看门狗!

竟敢如此藐视寡人!”

他对着心腹大臣咆哮,“是可忍孰不可忍!

寡人决意,亲率王师,讨伐不臣!”

大臣周公黑肩(黑肩是名,周公是官职)大惊失色:“王上三思!

郑国兵强将勇,庄公老谋深算。

且讨伐名义上的卿士,恐失诸侯之心啊!”

但桓王已被怒火冲昏头脑,加上虢公等人的怂恿,认为自己身为天子,振臂一呼,诸侯必然云集响应,小小郑国弹指可灭。

公元前7o7年秋,周桓王拼凑起一支联军:王室中央军为主力,加上与郑国有隙的陈国、蔡国、卫国(卫国内部不稳,出兵敷衍)的军队,浩浩荡荡杀向郑国。

桓王身着金甲,意气风,他要让天下人看看,谁才是真正的天下共主!

:权力如同双刃剑,过度依赖或急于收回都可能引灾难。

年轻的冲动需要智慧的沉淀,而倚老卖老、功高震主终将埋下祸根。

沟通与制衡,远比意气用事的对抗更能化解矛盾。

:繻葛血染,王肩一箭(公元前7o7年,繻葛)

核心事件:繻葛之战;郑军“鱼丽之阵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