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 礼乐文明的兴衰(3 / 4)
>
仲勉走到一口巨大的、象征最高刑罚的青铜鼎(类似后世“鼎镬”
)前,鼎内空空如也,鼎壁上铸刻的狰狞兽面纹都显得柔和了几分。
一只小蜘蛛在鼎耳边慢悠悠地结网。
他蹲下身,指尖拂过冰冷的鼎身,又沾起鼎底一层薄灰。
“祖父说得对,‘刑措不用’,才是周公之道的最高境界。
它不是靠严刑峻法威慑出来的恐惧,而是用礼乐教化引导人心向善,让刑罚本身失去用武之地。”
这份建立在深厚道德基石上的安宁,远比任何高压统治都要珍贵和持久。
4:鼎盛下的辉光与阴影——少年贵胄的觉悟
约公元前1ooo年,镐京,贵族“辟雍”
学宫(周代大学)
镐京西郊,碧水环绕的辟雍学宫,是西周培养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。
高大的殿堂在阳光下闪耀着庄重的光芒。
殿内,编钟、编磬陈列有序。
一群十几岁的少年贵族,身着整洁的礼服,在一位白苍苍、神情肃穆的老师(“师氏”
)带领下,正在学习射礼。
“射者,所以观德行也!
进退周旋必中礼!”
老者的声音洪亮而威严。
少年们屏息凝神,按照严格的动作规范,取弓、搭箭、瞄准、引而不。
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,一丝不苟。
射箭,不仅是武艺,更是礼乐教化的载体,是培养贵族君子“正己”
与“敬人”
精神的重要仪式。
其中有一位少年尤为引人注目,他叫姬和,是康王一个较年幼的庶子(宗室子弟)。
他眼神明亮,动作标准,透着一股天生的贵气和难得的专注。
射礼间隙,少年们稍作休息。
“姬和,你射得真好!
下次田猎,定能拔得头筹!”
一个同伴羡慕地说。
姬和放下弓,谦逊地摇摇头:“射以观德,岂为争胜?《射义》有云:‘而不中,反求诸己’。
老师教导我们,射箭时心要正,身要直,如同做人处事一般。”
小小年纪,已深谙礼乐精髓。
决定性事件:礼乐教育对贵族子弟的塑造——盛世的未来根基。
学宫的另一侧,是乐教之所。
悠扬的琴瑟笙箫之声传来。
乐师正在教授《大雅》篇章。
在乐声中,老师讲述着文王、武王的创业艰辛,周公吐哺、制礼作乐的伟大功绩,以及成康守成、天下宾服的太平景象。
姬和听得心驰神往,眼中闪烁着对祖先功业的无上崇敬和对当下盛世的无比自豪。
然而,一次课程结束后,姬和跟着老师离开学宫,在宫墙外的市井边缘,却看到了一幕让他心头微震的景象。
几个衣衫略显破旧的孩子,远远地看着学宫的方向,眼中充满了好奇和…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。
其中一个稍大的孩子,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粗糙的陶制小玩具,与学宫内那些贵族子弟腰间精美的玉佩格格不入。
姬和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温润的玉佩。
老师似乎察觉到了他的目光和一瞬间的停顿,低声叹道:“殿下,礼乐之美,泽被君子。
然天下之大,非尽在庙堂宫阙之内。
井田得养农夫,礼乐教化贵胄,此乃盛世基石。
然基石之下,亦有微尘。
阶级固化的种子,已在悄然萌芽。
望殿下将来手握权柄之时,勿忘‘敬天保民’之祖训,使这辉光,能照耀得更远些。”
姬和的心猛地一颤。
学宫内的钟磬雅乐、温暖阳光,与宫墙外那道好奇而疏离的目光,在他脑海中交织。
他第一次模糊地意识到,这完美如金玉般鼎盛的“成康之治”
,其光芒之下,似乎也隐藏着一道细微的、不易察觉的阴影——一种建立在严格等级制度上的、潜藏的未来危机。
礼乐文明塑造了光辉的秩序,但也编织了难以逾越的阶层藩篱。
他握紧了拳,稚嫩的脸上闪过一丝越年龄的凝重:“老师教诲,姬和……铭记于心。”
成康之治的画卷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