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章 天下之中的定海神针(4 / 5)

加入书签

在建设者中,有一个特殊的身影——微子启,那位归顺的商纣王庶兄,宋国的开国之君。

他被任命为管理部分殷民工匠的“工正”

(监工头目)。

他行走在工地间,看着曾经尊贵的商王室工匠后裔,如今挥汗如雨地搬运石块木材,建造着镇压他们故国反抗象征的新都,内心五味杂陈。

一位年老的殷商匠人停下手中的活计,低声悲叹:“唉,想不到吾等殷商巧匠,竟为他人筑此囚笼……”

微子启默默走到他身边,低声但清晰地说:“老丈,慎言!

此非囚笼,乃新生之所。

周公留我殷祀于宋,已是天恩浩荡!

今日筑此城,亦是筑我殷人后世子孙安居之地!

尽心尽力吧,勿要再生他想。”

老者抬头看着微子启眼中那份沉痛与恳切,最终长叹一声,低下头,更加用力地锤打手中的木楔。

妥协与生存的智慧,在这场宏大的营建中悄然上演。

决定性事件:迁殷顽民,驻守重兵。

数年艰辛,一座规模宏大、气象巍峨的新都城——“成周”

洛邑终于拔地而起!

高大的城墙如同巨龙盘踞,王宫宗庙矗立其中,街道纵横交错,市井初具规模。

它不仅仅是一座城,更是一个强大的军事政治堡垒!

工程竣工后不久,一道严厉的王命从镐京出:强制迁徙大量参与叛乱的殷商上层顽固分子(史称“殷顽民”

)及其家族,离开他们世代居住的卫、鲁等地,迁入新建成的洛邑城中及周边区域,置于周王室眼皮底下严加看管!

同时,一支由周王室直接掌控的精锐之师——“成周八师”

(每师约25oo人,共约2万人),浩浩荡荡地从西部王畿开拔,进驻洛邑!

兵戈耀日,旌旗蔽空。

这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,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,高悬于东方各路诸侯和殷商遗民的头顶。

它的存在清晰地警告着所有人:周王室的眼睛,时刻注视着东方!

任何不轨之心,都将面临雷霆打击!

5,双京并立——周室磐石

夕阳的余晖将新建成的成周洛邑涂抹上一层温暖而庄严的金色。

周公旦与召公奭并肩站立在巍峨的城垣之上。

脚下的城池,是他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;远处的田野,是迁徙至此的殷顽民们在新家园开始耕作的希望。

“召公,”

周公旦的目光深邃,仿佛穿透了时空,“镐京乃祖宗创业之基,是周室的根。

而这成周,”

他抬手,指向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和城中那座象征王权的崭新宫殿,“则是我们掌控东方、驾驭四海、震慑不臣的定海神针!

宗周在西,成周在东,两京并立,互为犄角!

这才是真正的磐石之安!”

召公奭深以为然地点头,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信心:“周公深谋远虑,布局百年!

有此雄城巨镇在,东方可安!

天下可定矣!

我周室江山,必如这新城一般,坚固不朽!”

晚风吹拂着他们的须,疲惫之色难以掩饰,但更多的是一种夙愿得偿的释然和功在千秋的自豪。

城下,一群刚刚完成劳役的殷民孩童,在新开垦的田埂边追逐嬉戏,清脆的笑声随风飘上城头。

微子启远远看着这一幕,又抬头望向城楼上那两个如同山岳般的身影,内心最后一丝不甘终于化为一声悠长的轻叹。

新旧交替的阵痛尚未完全消散,但融合与新生的种子,已经在这片被血与火洗礼过、又被汗水浇灌过的“天下之中”

悄然埋下。

一个依托于双京制衡、礼乐约束、武力震慑的更为成熟的统治格局,正式确立。

周王朝的巨舰,度过了最凶险的暗礁,开始驶向它鼎盛的航道。

后世回响:远见的基石

周公营建洛邑,非为一城一池之得失,而是谋定百代之根基。

当世人困于眼前纷争时,智者已为未来打下桩基。

那浸透汗水与心血的夯土层告诉我们:真正的安稳,来自深谋远虑的布局;真正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