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章 八百诸侯会盟(2 / 5)
天下有识诸侯,会于孟津,‘共议时艰’!
然切记,”
他语气陡然转厉,一字一顿,“无论诸侯如何鼓噪,无论场面如何沸腾,未得老臣与大王共同认可之时机,伐纣之剑,绝不可轻出鞘!
一步错,则大势倾颓!
此非怯懦,乃大智大勇之‘忍’!”
姬听着姜尚条分缕析,如同拨开了眼前的迷雾。
父亲的嘱托与太公的谋略在他脑中轰然交汇、印证。
“探爪牙,聚人心,立威仪……忍!”
他深吸一口气,胸中沸腾的火焰被注入了冰冷的理智。
他对着姜尚,这个父亲为他留下的定海神针,深深一揖:
“,谨遵太公教诲!
此‘观兵’之举,非为儿戏。
当砺我锋镝,扬我旌旗,静观天下之变!”
黄河惊雷:八百诸侯的意外与赤鸟的启示
公元前1o48年(一说前1o27年)的深秋,浩荡的周军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,终于抵达了黄河岸边。
旗帜如林,矛戈如苇,兵车辚辚,马蹄铮铮。
周武王姬一身戎装,立于巨大的指挥战车之上,年轻的脸上再无半分稚气,只有磐石般的坚毅与深邃的思虑。
太公姜尚如苍松般侍立其侧,目光如鹰隼,扫视着奔腾咆哮的黄河和对岸隐约可见的孟津渡口。
就在大军准备渡河之际,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生了!
“报——!”
一匹快马如离弦之箭飞驰而来,马上斥候滚鞍落马,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和激动而嘶哑变调:“启禀大王!
启禀太公!
孟津……孟津渡口……人……人马!
好多好多人马!
各色旌旗,遮天蔽日!
他们……他们说是来会盟的诸侯!”
“诸侯?会盟?”
姬瞳孔猛地一缩,与姜尚迅交换了一个惊疑的眼神。
他们出了檄文,但预料中响应者能有数十家诸侯已是难得,且大多应是西方、南方亲近周邦的小部落。
斥候所描述的景象,远预期!
“可知有多少路诸侯?何人领头?”
“禀大王!
数……数不清!
斥候小队粗略点数,旗帜不下……八百面!
渡口、河滩、乃至后面山坡上,全是人!
喧嚣之声,隔着黄河都听得见!
领头的……有庸、蜀、羌、髳、微、卢、彭、濮……还有好多不知名的方国部落!
他们都在喊……喊……”
斥候咽了口唾沫,脸上浮现出敬畏与狂热,“喊‘伐无道!
诛商纣!
’”
“八百……”
饶是姬早有心理准备,也被这个惊人的数字震得心神一荡。
一股巨大的热流瞬间冲上头顶!
民心!
这就是父亲和太公所说的“民心所向”
吗?天下苦商久矣!
这不再是传言,而是活生生的、沸腾的、就在眼前的洪流!
“太公!”
姬的声音带着一丝无法抑制的亢奋,“您看!
人心归周,竟至于此!
天意乎?”
姜尚却没有立刻回应。
他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眸,如同最精密的仪器,穿透了喧嚣的表象,捕捉着更深层的细节。
他看到了那漫山遍野的旗帜,也看到了旗帜下装备杂乱、队列松散的士兵;听到了震耳欲聋的“伐纣”
吼声,也听出了其中夹杂的混乱方言和狂热背后的无序。
八百诸侯?乌合之众!
他心中冷笑。
这里有多少是真心拥周?多少是闻风而动、想趁机捞一把的墙头草?多少是唯恐天下不乱?甚至……有没有商纣派来搅局的奸细?
“大王,且看!”
姜尚的声音依旧冷静,指向渡口方向,“旗号虽多,然号令不一,阵型散乱,此乃乌合之象!
其声虽壮,细听则嘈杂无序,此乃虚火之兆!
此刻若贸然渡河,不过是引一群聒噪的群鸟同行,非但无益,反受其掣肘!”
姬热血稍退,太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