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章 太公钓鱼(2 / 4)

加入书签

埋的美玉,在黑暗中沉寂太久。

为何独守这渭水寒潭?姜尚深邃的目光掠过荒凉的河岸,投向西北方向——那里是周原,是西岐。

近年来,一个名字如星火般在流亡者、受压迫的部族和心怀不满的商朝底层贵族口中悄然流传:西伯姬昌!

仁德之名:姬昌在岐山下推行“仁政”

,划分田地(“井田制”

雏形),减轻刑罚,体恤鳏寡孤独。

据说岐山附近的农夫争执田界,宁愿走上几十里路去请西伯公断,也不愿就近找商朝官吏。

羑里之囚:更令人震动的是,姬昌背负“莫须有”

之罪被商纣囚于羑里七年!

长子伯邑考惨死!

这非但没有压垮周人,反而让姬昌忍辱负重、推演《周易》的故事如同悲壮的史诗,在暗地里传颂。

在姜尚看来,一个能于至暗时刻沉淀思想、磨砺智慧的君主,才是真正可怕的对手!

人才之思:姜尚敏锐地洞察到,周人崛起的瓶颈在于高端人才,尤其是精通大战略、权谋、军事的顶层设计者。

商朝贵族体系盘根错节,人才壁垒森严。

而姬昌想要打破商纣的桎梏,必须跳出窠臼,不拘一格降人才!

“西伯……姬昌……”

姜尚心中默念这个名字,如同默念一个预言。

“你若真如传言般求贤若渴,目光如炬,就该识得这渭水之畔的直钩!

你若只为虚名,庸碌守成之辈,老夫这把枯骨,宁愿烂在这泥滩之上,也决不轻付于人!”

他枯瘦的手指,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冰冷的直钩。

这直钩,是他对乱世的嘲讽,是对庸主的蔑视,更是向天下明主投下的一道无声的、惊世骇俗的战书!

他赌的,是西伯姬昌的胸怀和眼光!

猎场奇遇:直钩钓明主

阳光终于艰难地穿透了连日的阴云,将些许暖意洒在周原广袤的土地上。

积雪初融,湿润的泥土散出清新的气息。

枯草间已冒出点点倔强的嫩绿。

对刚刚结束长达七年囚禁、重返故土的西伯姬昌而言,这初春的阳光如同天赐的慰藉,却也映照着他内心沉重的焦虑和深切的渴望。

一辆朴素的马车行驶在通往渭水方向的狩猎小道上。

驾车的是个身姿挺拔、目光锐利的青年,他是姬昌的次子姬(后来的周武王),身上已隐隐透出与其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刚毅。

车厢内,姬昌倚着车壁,面容依旧带着羑里岁月刻下的清癯与沧桑,但那双眼睛,却比七年前更加深邃明亮,仿佛蕴藏着浩瀚星河。

他的同母弟姬奭(后来的召公奭),一位心思缜密、学识渊博的宗室重臣,陪侍在侧。

“父亲,您大病初愈,本该静养。

何苦执意亲自来此狩猎?交予儿臣便是。”

姬的声音隔着车帘传来,带着关切。

姬昌轻轻咳嗽了两声,掀开帘子一角,望向车外复苏的原野。

风吹动他灰白的鬓,他的声音不高,却字字清晰:“儿,为父不是为狩猎野兽而来。

七年囹圄,恍如隔世。

岐山依旧,渭水长流,但天下大势,已非昨日。

商纣暴虐,变本加厉,酒池肉林,炮烙酷刑,民怨沸腾如鼎沸!

而我周人,困守西陲,虽得喘息,然强敌环伺,内有崇侯虎如芒刺在背,外有商纣百万甲兵虎视眈眈!”

他收回目光,看向车内的姬奭:“奭弟,羑里七年,孤推演易理,深知天地循环,盛衰有数。

商运已衰,如日薄西山。

然欲承天命,代商立周,谈何容易?商虽失德,却仍有千乘之强,百代之基。

我周国小力微,如初生之苗,何以抗倾天巨树?根基如何深扎?爪牙如何剪除?民心如何凝聚?此三问,如巨石压胸,一日不解,孤一日难安!”

姬奭神色凝重,缓缓道:“兄长所言,乃我周邦存亡兴废之根本。

欲固根基,需深耕周原,劝课农桑,积蓄粮秣兵甲,此乃内政之本;欲剪爪牙,需远交近攻,瓦解商之羽翼,崇侯虎当其冲;欲聚民心,则需广布仁德,使天下知我周乃仁义之师,解民倒悬之望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