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章 夏启夺位(1 / 5)
夏启夺位
1,九鼎余温
禹走了。
治水十三年,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那个巨人,终于倒下了。
他倒在巡视九州的路上,倒在会稽山脚下。
消息像冬日里最后一阵寒风,瞬间刮遍了黄河两岸、长江南北大大小小的部落。
人们自地停下劳作,面朝东南方向,沉默地垂下头。
那些曾被汹涌洪水吞噬了家园,又被禹那双磨出血泡的大手从淤泥里刨出来的老人,浑浊的眼泪无声地淌过沟壑纵横的脸颊。
“禹王啊……”
叹息声在风中飘散。
陶寺联盟的中心,如今已被称为“夏邑”
。
象征最高权力的九口青铜大鼎,静静矗立在宗庙前的广场上。
鼎身上还留着禹常年抚摸留下的印记,仿佛还残留着他手掌的温度。
鼎内祭祀的烟火气尚未散尽,鼎外,无形的风暴已在酝酿。
宗庙内,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。
禹的灵柩停放在中央,周围是各部族有扈氏、有男氏、斟鄩氏、褒氏等大部落的酋长,以及联盟的核心重臣。
禹生前的左膀右臂,治水时负责开山导水的功臣伯益,站在禹的灵柩旁,面色沉痛而肃穆。
按照尧舜禹三代相传的“禅让”
规矩,以及禹生前多次在议事时明确表示过的意愿,这位劳苦功高、德才兼备的助手,将是联盟新领的不二人选。
“禹王遗志,天下皆知!”
一位忠于传统的老臣,声音哽咽却洪亮,“伯益大人追随禹王治水,疏通江河,劳苦功高,德行昭昭!
继承大位,统领联盟,上合天意,下顺民心!
我等当遵禹王之嘱,奉伯益为共主!”
话音刚落,另一个声音立刻响起,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:“老大人此言差矣!”
声的是禹所属夏后氏的大巫师兼长老,皋陶(gaoyao)。
他须皆白,眼神却锐利如鹰,扫视全场,“禹王之功,震古烁今!
他疏通了九州水道,划分了天下疆土,制定了刑法(禹刑),建立了贡赋之制!
此乃开天辟地之功业!
这样浩瀚的功业,难道不该由他的血脉来守护和延续吗?”
他猛地抬手,指向肃立在禹灵柩另一侧的一个年轻人——禹的儿子,启!
启正值壮年,身材魁梧,眉眼间既有禹的刚毅轮廓,又多了几分桀骜不驯的锐气。
他身披精工缝制的玄色皮甲,腰间悬着一柄象征身份的青铜短剑。
自父亲去世后,他一直沉默着,此刻被皋陶点名,他抬起头,目光像淬了火的青铜剑尖,扫过在场每一位酋长和重臣的脸。
他没有说话,但那挺直的背脊和紧抿的嘴唇,传递着无声的力量和决心:这个位置,我启,势在必得!
支持伯益的部落酋长们脸色顿时难看起来。
有扈氏的酋长脾气火爆,刚要反驳,皋陶却抢先一步,声音陡然拔高,带着一种煽动性的力量:“诸位想想!
没有禹王,哪有我们今日之安稳?洪水肆虐时,是我们的老人孩子躲在树上哀嚎!
是谁劈开龙门,导洪入海?是谁划定九州,让我们各安其土?是禹王!
如此天大的恩德,难道不该由他的血脉世世代代享受尊荣,带领我们继续前行吗?‘父死子继’,天经地义!
这才是对禹王最大的告慰!”
“对!
夏后氏之功,泽被苍生!
启少主英武,足以承继大统!”
夏后氏的族人们立刻高声响应。
“禅让是上古旧规,如今联盟壮大,事务繁杂,血脉相承方能稳固!”
亲近夏后氏的斟鄩氏酋长也出言附和。
伯益静静地站着,脸上看不出太多波澜,仿佛周围激烈的争论与他无关。
他内心却如鼎中的沸水:他何尝不想继承禹的遗志,继续推行禹定下的法度?他深知治水工程的后续仍需精心维护,各部族间的协调也非易事。
但夏后氏……尤其是启和他背后的强硬派势力,显然已决心撕毁旧约。
硬碰硬吗?联盟分裂的代价,他承担不起。
他看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