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 陶寺的观象台(5 / 5)

加入书签

,成为陶寺最核心也最神秘的禁地。

除了尧本人和核心团队(羲、土正、璜以及尧指定的几个忠诚祭司),任何人不得靠近崇山之巅。

巫咸老祭司的角色也悄然生了变化。

他主持的祭祀仪式更加盛大频繁,但他颂扬的对象,除了虚无缥缈的天神,更多地指向了能“沟通”

天人的领尧。

那些神秘的玉琮、玉璧被郑重地供奉在观象台旁的祭坛上,成为权力与神权交织的象征。

在尧的授意下,一部初步的《陶寺授时历》开始秘密编纂。

羲是绝对的主角。

他带领着几个精挑细选、沉默寡言的学徒,开始了漫长而枯燥的观测记录工作。

他们不再仅仅记录日出点,还开始记录日落方位、正午日影长度、特定亮星的偕日出没时间(恒星与太阳同时升起或落下)。

观测点也从主缝扩展到了土正后来指挥建造的几道辅助缝隙上。

“师父,这道新缝……冬至那天,光斑真能落在这里吗?”

一个年轻的学徒指着灰地上一个新画的标记点,小声问羲。

他手上拿着炭条和记录用的陶板。

羲正用一根细绳仔细丈量着今日日落光斑与夏至刻痕的距离,头也不抬:“别问那么多!

领说了,观测一百遍,也不能错一分!

记!

把今天的日落点、日影长度,都刻清楚!

还有,晚上别睡死,盯紧大火星(心宿二)升起的时间!”

他的语气严肃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。

长期接触“天机”

的重任,让他褪去了年轻人的跳脱,变得沉稳甚至有些刻板。

学徒敬畏地点点头,一丝不苟地在湿润的陶板上用尖石刻画下复杂的符号。

这些记录着天象秘密的陶板,被严格编号收藏,最终只呈送到领尧和少数几人面前。

知识的垄断带来了巨大的权力效应。

尧颁布的历法不再是简单的播种指南,它开始覆盖城邦生活的方方面面:

祭祀:“秋分之日,祭月神于东坛,献白牲(羊)。”

时间由尧根据观测钦定,无人敢质疑日期是否准确。

征伐与盟会:“大火星西沉之日,利征伐。”

或是“冬至后第十日,会盟诸部于城南。”

日期一旦公布,四方部族领无不凛然遵从。

日期本身,就成为了一种无声的威慑和号召力。

工程建设:“春分阳气升,宜动土筑城…~…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