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大禹的足迹(2 / 5)
说完,他不再理会众人疑惑的眼光,对皋陶和几个准备好的队员点了点头。
“下夹板!
装土!”
皋陶等人立刻动手。
两人一组,将那长方形木框稳稳地立在地上,另外两人迅用简陋的木锨,将湿泥、河沙和贝壳碎的混合物铲进木框里。
直到混合物填满了大约三分之一木框的高度。
“停!”
禹喝道。
他深吸一口气,忍着腿伤的不便,双手紧握沉重的石杵,高高举起,然后用尽全身力气,对准木框中那堆湿软的填料,狠狠砸下!
“嘭!”
一声沉重得如同敲在心鼓上的闷响!
湿泥飞溅起来,粘在禹的兽皮衣上和脸上。
他毫不在意,抬起石杵,再次狠狠砸下!
“嘭!”
“嘭!”
“嘭!”
禹的动作带着一种近乎泄的狠劲,又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专注。
每一次石杵落下,都伴随着沉闷如雷的巨响,地面仿佛都在微微震颤。
木框里的湿泥混合物,在一次次沉重的夯击下,肉眼可见地向下压缩、变形,变得异常坚实紧密!
湿泥中的水分被强力挤压渗出,顺着木板的缝隙流了出来。
那混合物不再是一滩烂泥,而是变成了一块板结、坚硬、泛着水光的“土砖”
!
表面甚至能清晰地看到石杵砸出的印痕。
围观的人群由最初的哄笑,变成了鸦雀无声的震惊!
谁都看得出,这小小一块被“框”
住并夯实的泥土,和他们随手堆砌的那种松散的土墙,根本是天壤之别!
禹抹了把脸上的泥点,喘着粗气,示意皋陶再加下一层填料。
重复装土、夯实的动作。
当第三层填料被夯击得同样坚实后,禹下令:“解开夹板!”
皋陶等人小心翼翼地解开捆绑木板的藤绳,将那沉重的木板一块块移开。
奇迹出现在众人面前!
一堵长八尺、高三尺、厚一尺多的土墙,赫然矗立!
它线条笔直,棱角分明,表面虽然粗糙,却异常紧实、坚硬!
禹走上前,用拳头用力锤了一下墙面,只留下一个浅浅的白印,墙体纹丝不动!
他又抽出腰间的石刀,用力向墙面砍去,只刮下一点粉尘!
“哗——!”
人群彻底炸开了锅!
“神了!
太硬了!”
“这……这真是泥巴做的?”
“快看那棱角!
跟石头凿出来似的!”
禹丢掉石刀,拿起石杵,指着这堵崭新的、散着泥土湿气的矮墙,又指向远方咆哮的黄河,声音如同刚才的夯声,重重敲在每个人心上:
“看见了吗?土,还是那些土!
水,还是那条水!
但用了法子,土就有了筋骨,就能驯服水!
这法子——就叫‘版筑’!
木板为框,分层夯筑!
这就是我们治水的‘筋骨’!”
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震惊、兴奋、燃起希望的脸,“有了它,我们就能筑起不垮的堤坝!
就能凿开坚硬的山石!
就能堵住洪水改道它路的缺口!
就能让画在兽皮上的那条‘疏龙’的路,变成地上的河!”
第二章:号子震天
版筑法的威力,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,瞬间点燃了几乎被洪水浇灭的希望。
消息像长了翅膀,沿着饱受水患折磨的河道两岸飞传播。
越来越多饱受水患之苦的小部落,拖家带口,带着简陋的工具和仅存的口粮,汇聚到禹的旗帜之下。
广袤的河滩、山脚、峡谷,成了巨大的工地。
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在凝聚。
工地一角,正是龙门山最为险峻的瓶颈地带。
这里两峰对峙,峭壁如削,奔腾的黄河水被骤然收紧的河道挤压,出震耳欲聋的咆哮。
按照禹的“脉络图”
,必须在此处拓宽河道,开凿出一条能让洪水顺畅通过的通路。
上百壮汉,赤裸着上身,古铜色的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