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大禹的足迹(1 / 5)

加入书签

大禹的足迹:夯声如雷

龙门山巅的风刀子一样刮在脸上,禹拄着拐,目光却像烧红的烙铁,死死钉在脚下那片摊开的巨大兽皮上。

几个月的心血,无数次的跋涉、摔打、测量,都汇聚成了这副独一无二的“山河脉络图”

“领,图有了,路也指明了,”

皋陶搓着冻得通红的手,凑近兽皮上标注着“龙门缺口”

的位置,眉头拧成了疙瘩,“可这山……是石头和硬土!

光靠石斧、骨耜,猴年马月能凿开?还有下游淤塞的河道,要清淤,要筑堤拦住洪水改道……需要的土石能把人堆成山!

咱们……哪有这么多人手,这么多力气?”

他的声音不高,却像冰溜子砸在地上,透着扎心的忧虑。

周围几个核心队员也沉默了,看着图上密密麻麻的“开凿”

、“疏导”

标记,兴奋劲儿过去,现实的沉重感压得人喘不过气。

禹没说话,视线从地图上缓缓抬起,投向山下。

浑浊的黄河水在狭窄的河道里暴躁地打着旋,卷起枯枝败叶,撞击着两岸松垮的土崖。

岸边,一群部落民正用最原始的方法加固一段摇摇欲坠的旧堤——几十个人合力拖拽着刚从树林里砍下的、带着湿泥和根须的粗壮树干,喊着不成调的号子,艰难地往水边挪。

另一些人则徒手或用简陋的木锨,挖起湿重的河泥,费力地甩到树干堆成的“堤”

上。

泥水四溅,人人身上都裹了一层黄浆,动作迟缓笨重,眼看着刚堆上去的湿泥又被回流的水冲走一小半,效率低得令人心焦。

禹的眼神定住了,落在一块刚从堤上垮塌下来的巨大泥块上。

那泥块足有半人高,是被人一层层拍上去的,虽然被水泡垮了,但内部一层一层隐约的纹理依然清晰可见。

他脑中仿佛被一道闪电劈开!

“皋陶!”

禹猛地回头,声音带着一种异样的兴奋,拐杖重重地点在脚下的山岩上,出“笃”

的一声脆响,“去!

找几个机灵人,砍几棵笔直的树干,削成木板!

要厚实,要平!

再搓几捆最结实的藤绳!

快!”

皋陶和队员们被他这突如其来的指令弄懵了。

“木板?藤绳?领……这是要做什么?搭棚子?”

皋陶一头雾水。

“别问!

快去!”

禹的语气不容置疑,目光又重新投向山下那徒劳无功的劳作场面,嘴角却勾起一丝近乎狂热的弧度,“堵,不行!

蛮干,也不行!

我们得让大地……听话!”

第一章:泥墙的嘲笑

几天后,在奉龙氏部落外围一片相对平坦开阔的河滩空地上,围满了闻讯赶来的族人。

人群议论纷纷,目光都聚焦在空地中央那个奇怪的“木头框框”

上。

只见四块削得笔直光滑的长方形厚木板(尺寸大约是长八尺,宽一尺多),两两一组,用粗壮的藤绳紧紧捆扎成一个长方形的“盒子”

,“盒子”

没有底,直直地立在地上。

禹拄着拐站在旁边,手里拎着一个沉重的石杵。

他的身边放着好几堆湿漉漉的黄泥、河沙,甚至还有特意砸碎的细小贝壳。

“领……您弄这木匣子,是要……养鱼?”

一个憨厚的汉子挠着头,大声问道,引起一片哄笑。

禹没笑。

他指着旁边一段族人用老法子随便堆起来的矮土墙,那墙歪歪扭扭,布满裂缝,几处地方已经塌陷。

又指了指远处浑浊汹涌的河水。

“那墙,能挡住那水吗?”

禹的声音不高,却清晰地压过了喧哗。

众人看着那不堪一击的矮墙,又看看奔腾的河水,都沉默了。

“挡不住!”

禹斩钉截铁,“因为它散!

脆!

没筋骨!”

他猛地举起手中的石杵,重重砸向地面,出沉闷的响声。

“今天,我们就给它筋骨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