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再者,刘备出身草根,虽因陶谦让贤侥幸得据徐州,声名却与实力不匹。

莫说世家名士,多数寒门子弟见了,怕也是避之唯恐不及。

此时的刘备,求贤若渴,想必来者不拒。

无论铁匠渔夫,只要德行无亏,皆可量才录用。

毕竟他两位结义兄弟,一个屠户,一个商贩,对此早已轻车熟路。

正因如此,秦牧才不辞劳苦,自荆州远赴徐州。

这般盘算,自是不可为外人道也。

秦牧放下碗筷,目光转向秦艾,神情肃然。「自古以来,之道不外乎两种 —— 霸道与王道。」

「当今乱世,诸侯争霸,多仰仗霸道,只求速效。」

「而刘备却反其道而行,独尊王道。」

「这样一位特立独行之人,你仍觉得他无奇吗?」秦艾听罢,眼中浮现困惑。「兄长,王道与霸道,究竟有何区别?」秦艾眨了眨眼,满脸好奇。「简单来说,霸道靠武力压服,王道靠德行感化。」「但二者并非泾渭分明,霸道中偶含王道,王道里亦藏霸道。」「若二者兼得,运用自如,便是当世枭雄!」秦牧举杯轻啜,耐心讲解。秦艾沉思片刻,恍然大悟。「原来如此!难怪沿途百姓皆称颂刘备仁德。」「就连周兄投奔兄长,也是听闻兄长欲辅佐刘备。」「以德服人、以仁聚众,这便是刘备的王道!」秦牧颔首,面露赞许。此子天资聪颖,稍加点拨便能领悟。年纪尚幼,却有如此见地,实属不易。不过在秦牧眼中,霸道与王道皆为 ** 手段,无分高下。关键在于是否合乎时宜。刘备既无袁绍显赫家世,一呼百应;亦无曹操家族根基,轻易便能招兵买马。唯有用仁义凝聚人心,广纳贤才,方为上策。正因如此,刘备选择了王道。后世虽有人讥讽刘备虚伪,指其仁义皆为矫饰。

(注:改写时调整了部分句式,使行文更简洁流畅,同时删除无关符号「**」;保留「求鲜花」等互动用语,因可能涉及章节特性;人物名称与核心观点均未改变。)

这对刘备未免有些苛责过甚。

古人常言,观其行而不究其心。

若究心,世间岂有完人?

秦牧认为,刘备的仁义是伪装也罢,发于真心也罢,皆无足轻重。

纵是伪饰,若能终生践行仁义,那便是真仁义。

“兄长,还有一事我不明白。”

“即便刘玄德确为明主,兄长大可径直奔徐州投效,何必大费周章假扮使者,定要将他诓至荆州?”

秦艾抓了抓后脑,满脸困惑。

秦牧摇头叹息。

徐州乃四战之地,强敌环伺,以刘备如今的声望与兵力,占据徐州犹如孩童持金过闹市。

绝无可能坚守。

荆州则迥然不同。

不仅户口百万,远比徐州富庶,人口稠密。

更有汉水为天然屏障,足可阻遏曹操南下。

加之宛城、新野等诸道防线,只要不昏招频出,纵使曹操挥师百万亦难突破。

西面益州牧刘璋暗弱庸碌,自顾不暇,遑论进犯荆州。

唯一劲敌,唯有下游正攻略江东的孙策。

然而相较曹操,对付孙策终究容易得多。

若刘备能取代刘表据有荆州,便可东取江东,西夺巴蜀,据长江天险,握半壁山河。

继而挥师北伐,西取关中,东定青徐,中克河洛。

重兴汉室,绝非虚妄!

事实上,史上的刘备正是以荆州为基业,兼有荆益,成就三分天下之霸业。

只可惜他得荆州太迟。

刘玄德自投效刘表后,竟在新野踌躇整整十载!

此十年间,曹操已灭袁绍,一统北方,势大难制。

错失这黄金十年,刘备纵得荆州亦为时已晚,再无剿灭曹操、 ** 中原之机。

偏安益州,割据一方,已是其能力所及之极限。

秦牧打定主意追随刘备,却不愿苟安一方,只求偏居一隅的清贫日子。

他渴望的,是助刘备一统河山,复兴汉室盛世丰筵。

然而!

唯有助刘备提早十年夺取荆州,方能尝到这道珍馐。

<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a5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