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6章 荣光(2 / 3)

加入书签

>与此同时,远在昆仑墟的祈年坛上,刚刚隐匿身形的圣舞麒麟突然浑身一颤,似感应到了什么。它仰头长嘶,声音穿透云霄,随后化作一道流光朝着洛阳的方向疾驰而去。

而在那宏伟的玄铁殿内,帝王站在高高的殿阶之上,他的目光穿过重重的帷幕,凝视着那片耀眼的光芒。光芒如同黎明时分的第一缕阳光,穿透了黑暗,照亮了整个大殿。

帝王紧紧地握着手中的玉玺,那是他权力的象征,也是他统治这片土地的证明。然而此刻,他的心中却充满了疑虑和不安。

这圣舞麒麟的出现,究竟意味着什么呢?是上天的眷顾,还是一场巨大的灾难?它的降临,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变数?

帝王的眉头微微皱起,他在心中默默思考着这些问题。他知道,这麒麟的出现绝非偶然,它必定有着某种深意。而他作为一国之君,必须要弄清楚这其中的奥秘,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。

在这寂静的大殿里,时间似乎都凝固了。帝王的思绪如同被那光芒吸引一般,越飘越远。他想起了曾经的种种,那些辉煌的时刻,以及那些艰难的抉择。

而如今,面对这圣舞麒麟的出现,他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果断地做出决定呢?他不禁有些迟疑,毕竟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。

然而,帝王毕竟是帝王,他的犹豫只是一瞬间的事情。很快,他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起来,他深吸一口气,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要面对这未知的挑战。

因为他是这片土地的主宰,他有责任保护他的子民,维护国家的安定。无论这圣舞麒麟带来的是福是祸,他都必须勇敢地去迎接它。

日月经天,江河行地,大汉天威,泽被四方。当晨曦微露,旭日自东海之滨喷薄而出,光照万里,直至西域葱岭;夕阳西下,余晖洒满大漠戈壁,烽燧连绵,戍卒望断天涯路。黄河咆哮,滋养中原沃野,麦浪翻滚,稻香千里;长江浩荡,连接吴楚繁华,千帆竞发,商贾云集。

自朔方至交趾,从辽东到滇南,驿道纵横,驰命走驿,不绝于时月。长城如巨龙蜿蜒,守护着关内的安宁;玉门关外,驼铃声声,丝绸之路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向远方。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,封狼居胥,饮马瀚海;张骞出使西域,凿空丝路,诸国来朝。

无论是朔风凛冽的塞外,还是瘴气弥漫的岭南,皆有汉旗飘扬。农人在田畴间劳作,士子在庠序中读书,工匠在作坊里忙碌,一派欣欣向荣之景。西域的葡萄、苜蓿引种中原,中原的丝绸、瓷器远销海外,文化交融,四海一家。

这片土地,是先祖披荆斩棘、拓土开疆所得。日月轮转,江河不息,汉土永存,大汉不朽。

鲤鱼在水盆里吐着细泡,妈妈挽着袖子蹲在灶台边,刀刃在鱼鳃后轻划一道小口,雪白的筋头立刻冒了出来。她用镊子夹住那点晶莹的白,指尖轻轻拍打鱼身,筋便像扯出一根透明的琴弦,带着细密的血珠缓缓抽出。"这东西得抽干净,"她低头对着鱼腹轻语,"不然熬出的汤会带着土腥气。"

两条银线似的筋被扔进垃圾桶,鲤鱼在案板上微微颤动。妈妈拿温水冲洗鱼身,指腹摩挲着光滑的鱼鳞,夕阳透过纱窗斜斜落在她手腕上,把那串银镯子照得发亮。抽掉筋的鲤鱼在瓷盆里安静下来,仿佛卸下了什么隐秘的负担,只等着在葱姜水里舒展成一锅奶白的鲜美。

老渔翁蹲在青石板上,手里捏着半条刚剖开的鲤鱼。月光漫过檐角,落在鱼腹两侧那两道淡青色的纹路里,像藏着两缕没化的云。他指尖在纹路中点了点,刀刃贴着鱼骨轻划,皮肉翻开时,一根银线似的东西从血肉里浮出来,细得像缝衣针,却泛着珍珠母贝的光。

“这便是鲤鱼筋了。”他对身后的少年说,镊子夹着那根筋轻轻一抽,银线便簌簌地从鱼肉里褪出来,足有半尺长,弯成个月牙儿,在月光下微微颤动。少年伸手想去碰,老渔翁却侧身躲开:“莫碰,老辈人说这是鱼的‘灵脉’——鲤鱼跃龙门时,全凭这筋攒着天地灵气。跃不过,筋便留在肉里,成了凡物;若真跃过去了,这筋便会化作金缕,跟着龙气上了天。”

他把鲤鱼筋搁在竹筛里,筋上还沾着细碎的鱼肉,却不腥,反倒有股清冽的水草香。“寻常人抽它是为了去腥味,可懂行的渔人,会把晒透的筋缠在桃木簪上。说是夜里走水路,筋会微微发烫,提醒你避开暗流;要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